访谈鹤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海波
主持人:孙局长,提到民政局,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办理结婚和离婚的地方,那么2024年市民政局的婚姻管理工作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孙海波:一是举办集体婚礼,倡树文明新风。2024年4月6日,市民政局联合团市委举办“鹤舞樱飞·向新而行”2024年鹤壁青年集体婚礼,进一步倡树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二是打造特色亮点,推进婚俗改革。山城区创新打造爱情小巷、建成新式婚姻登记大厅,建立“相亲角”,每周六定期开展现场活动,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使和谐、文明、有序的婚俗逐步成为主流。淇县打造的“朝歌公益红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举办以倡导婚俗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会聚良缘·豫见朝歌”“朝歌红娘大舞台,想找对象你就来”公益相亲活动,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淇县民政局与县妇联等部门联动开展家庭文明评选活动,将“喜事新办、抵制高价彩礼”纳入评选标准,每年评选“好婆婆”10人、“好媳妇”10人、“最美家庭”10户,以身边榜样来感化邻里,有效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全县9个乡镇(街道)打造婚俗改革典型示范村12个。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搞好服务保障。精心做好“5·20”、“七夕节”、国庆节等特殊日期婚姻登记工作,通过增派现场人力、提升服务质量、延长接待时间、提高办证效率等形式,为前来登记的准新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5·20”当天全市民政部门共为470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数量为平时的10倍左右。2024年共办理婚姻登记12394对,其中结婚登记9087对,离婚登记3307对。
主持人:除了婚姻管理工作,市民政局同样承担了很多民政专项社会事务,请问去年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残疾人工作方面都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孙海波: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全市救助管理机构根据天气、时间节点、地域特点,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强化街面巡查、转介处置等环节,联合相关部门,加强街面巡逻救助,积极为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寻亲和返乡救助等服务。行动期间,共开展街面巡逻2600余次,出动2600余车次、6800余人次,救助各类生活无着人员167人次。二是做好“6·19”开放日活动。2024年6月19日开展了以“携手相助 让救助更有温度”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市救助保障服务中心到人流密集场所发放宣传页和宣传手提袋,看望慰问长期滞留得到妥善安置的流浪乞讨人员,邀请公安、城管、社区干部、环卫工人、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参加座谈,听取对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三是规范提升全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流浪救助工作的属地责任,规范站外托养和站内寻亲,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指导县区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安置工作,实现市与县区、县与区之间工作上的无缝对接。2024年共救助177人,其中护送返乡63人。山城区1名滞站时间超过3个月且无法找到家的流浪乞讨人员已安置落户,符合安置条件的安置率达到100%。
关于残疾人工作,一是印发了《关于印发残疾人两项补贴数据核对与督导工作机制的通知》(鹤民〔2024〕8号),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数据核对与督导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施的精准性,做到应补尽补、应退尽退。二是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工作。做好审核认定,优化工作流程。同时,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继续保留业务属地及“跨省通办”申请窗口,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等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做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使残疾人申领补贴更加便利。12月份全市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31042人,2024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738.15万元。三是着力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市级中心机构和县级示范机构建设,共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以市按摩医院为依托,通过改建,建设成为市级精神卫生福利中心。2024年7月16日,中共鹤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市按摩医院加挂“市老年康复医院”“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牌子的批复》(鹤编办〔2024〕57号),填补了我市精神卫生福利设施空白。